查看原文
其他

要闻 | 国家领导人将出席COP15大会并致辞 大会将发布昆明宣言

生态环境部9月23日上午召开发布会,介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筹备情况。大会将分两阶段,分别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在昆明召开。届时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将发布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号召。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



COP15是历届缔约方大会最特殊的一次会议


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于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昆明召开,全面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本次会议是历届缔约方大会最特殊的一次会议,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会议。目前,第一阶段大会议程基本确定,线上、线下参会代表正在完成注册,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COP15大会筹备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天喜介绍,云南省从会议服务保障、疫情防控、云南形象展示、营造社会氛围等几个重点方面做好COP15大会筹备工作。目前,大会筹备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将以完善的设施、整洁的环境、热情的服务、和谐的氛围、周密的安排,迎接各方嘉宾,确保举办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缔约方大会。 


1

COP15大会将发布重要成果之一:昆明宣言




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于10月11日开幕。包括开幕式与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生态文明论坛、展览、新闻发布会等内容。届时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将发布昆明宣言:“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倡议”,这是大会的主要成果之一。将对第5批全国生态市县和单位授牌。第二阶段会议明年上半年在昆明线下举行,围绕“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个核心议题进行磋商。



2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各国在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执行情况差异很大。在制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时,应当考虑客观因素影响,充分吸取和借鉴“爱知目标”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平衡三大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执行和保障机制。作为COP15东道国和主席国,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2019年起,中国已经是《公约》信托基金的第一大出资国,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目标,尽量缩小在《公约》履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方面的差距。



3

中国积极促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进程




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积极参与国际双多边磋商,借助中欧、中法、中非、中英、中日韩等既有沟通机制和途径,积极搭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桥梁,加强关键议题的沟通和交流,推动各方相向而行、求同化异、增进共识,积极促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进程,积极寻求建设性方案,积极践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



4

绿色、安全、智慧、节俭是COP15一个亮点性工作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天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突出绿色、安全、智慧、节俭的大会理念是这次COP15大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一个亮点性的工作。通过实施“碳中和”行动,开展一系列减排行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整个会议的筹备、举办全过程。搭建保障全面、服务周到、亮点凸显的智慧办会体系。通过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服务安保。落实“简约不简单、简朴不简陋、盛大不铺张、热情不过度”的要求,举办一届热情、节俭、适度、低碳的大会。



5

云南约有50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分布区增加和扩大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天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云南省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全省已建362处自然保护地。探索建立多处保护小区或社区公益保护地等保护地外重要栖息地管护新模式。试点开展栖息地恢复和食源地建设,已修复栖息地面积600余公顷。发起首个野生动物全境保护网络,开创政府、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公众和企业等联合保护野生动物新模式。据调查监测,云南约有50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分布区增加和扩大,多种珍稀濒危物种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6

中国有3项目标进展超越了“爱知目标”




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爱知目标”制定以来,在全球实施的总体成效不佳。截至目前,中国有3项目标进展超越了“爱知目标”。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提到中国14次,其中13次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刚刚闭幕的IUCN大会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堪称典范。



7

云南高黎贡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物种资源的基因库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宇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云南高黎贡山特殊的地理特征,南北连通,把整个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连接,包括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至高山寒带的多个气候带类型,整个高差超过5000米,形成了北半球较完整的生态系统代表类型,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物种资源的基因库。



8

COP15和COP26从组织协调到议程设置上具有密切联系




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挑战。《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6,从组织协调到议程设置上具有密切联系。COP15高级别会议四个圆桌会议,其中一个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生态文明论坛专门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论坛。COP15会议期间,各国还将分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成功经验。



9

云南旗舰物种和极小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宇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步最早。首先抓旗舰物种,在大范围、大规模、多样化的自然保护区建立基础上,代表性的旗舰物种都得到了有效保护,最近三十年旗舰物种数量翻了一番。在极小种群方面,从科学层面抢救性地保护,从技术层面人工快速繁殖技术攻关,20个极小种群翻了几十番甚至几十万翻。



10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使用价值




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关系极其密切,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衣物、生产生活原料;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有大量野生生物,我们还不了解其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离人类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密切,公众参与十分重要。




来源 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童文文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马波 刘丽

往期推荐:


COP15丨联合国为何选择在云南召开生物多样性大会?


COP15 | 哇!这组表情包太萌了,速速下载~


COP15倒计时20天|看滇池芳华:画卷启,万物生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文化云南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资讯


红火楚雄

文旅资讯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市

文化和旅游局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滇剧院
云旅

四季论坛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